通过有针对性地分化围观者群体,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欺凌事件的数量,减轻事件的后果。比如,许多学校在大力倡导对欺凌说“不”的策略,这是多数国家的学校对策中排名首位的措施。该策略既可减少围观者的数量,也可转化围观者的角色,使协助者转变为旁观者,使旁观者出围观群或转化为阻止者
四、学生欺凌有哪些类型
学生欺凌的方式和类型常因与普通的玩笑、打闹、推搡等玩要行为难以区分,而造成判断困难。根据诸多案例的分析结果,“被欺凌者受到严重精神痛苦”是判定学生欺凌事件的最重要标志。在此基础上可将学生欺凌分为以下六种类型。
(-)肢体欺凌
这是所有学生欺凌类型中最容易辨识的一种。欺凌者主要利用身体动作直接攻击他人。肢体欺凌的方式主要包括殴打、推挤、吐口水等。
(二)言语欺凌
这是所有学生欺凌类型中最容易发生且不易被发现的一种。欺凌者主要通过口头言语直接攻击被欺凌者,如取侮辱性绰号、骂、讥讽、弄、忍吓等。
(三)社交欺凌
社交欺凌常发生在关系密切的学生之间,如同一小组、同一社团、同一宿舍的学生之间。欺凌者多通过与其他人共同排挤、孤立被欺凌者,使被欺凌者被排挤在团体之外。这一类型的欺凌多伴随着言语欺凌(如散布谣言说坏话等)的实施。
(四)网络欺凌
网络欺凌主要通过 QQ、微信、电子邮件、聊天室等多元网络媒介散播伤害被欺凌者的言论、图片或视频等,使被欺凌者再次、重复地在更大范围被围观,从而对其造成更深的精神痛苦。